張守國:航運業的昨天今天明天
2013-03-12 16:55:02 來源:中國交通報 編輯: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雖然這輪航運危機的程度較深,時間較長,但是,作為動態波動的高風險周期性行業,這只是無數次潮起潮落周期中的一個小周期。”日前,中國船東協會(以下簡稱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張守國在京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預計,航運業將于2014年年底或2015年年初開始逐步復蘇。他建議,面對“今天”的市場波谷,航運企業應該吸取“昨天”的經驗教訓,自強不息,以迎接“明天”的波峰。
多管齊下緩解過剩運力
運力過剩是導致“今天”航運危機的主要推手。追溯根本,正是上輪航運上行周期時大量造船導致的后果。如何彌補“昨天”的遺憾,消除運力過剩這一頑疾,化解“今天”行業的困境,成為當務之急。對此,協會積極協助政府主管部門做好市場運力的宏觀調控工作,提高市場準入門檻,淘汰老舊船舶。
“控制新增運力是緩解運力過剩的關鍵。”張守國表示,2012年,受交通運輸部委托,協會定期進行國內液化氣和化工品水運市場的調研,將調研情況及時上報,并邀請專家,對國內沿海液化氣和化工品新增運力開展預審。同時,根據交通運輸部《關于進一步規范貨主投資國內航運業的公告》賦予協會的職責,積極協助政府主管部門規范貨主發展航運業務。2012年7月,針對部分貨主航運企業繼續增加運力的行為,協會向交通運輸部建議,適當控制貨主投資設立的航運企業擴大運力規模,同時致函貨主航運企業嚴格落實該公告的要求,適度發展運力。“今年還將積極開展市場調研,向交通運輸部反饋貨主投資航運業的情況并提出行業意見,協助交通運輸部對貨主投資航運企業進行管理,規范貨主船隊。”張守國表示。
拆解老舊船舶也是緩解運力過剩最直接有效的辦法。張守國呼吁,航運企業立足實際情況,以調結構、轉方式為企業的發展重心,閑置運力,加大淘汰和報廢老齡船和缺乏競爭力的船舶的力度。“目前市場雖然處于低谷,但是不要盲目抄底,加劇經營風險。”
促進“船貨”企業和航運企業間的合作也是協會工作的重要一環。張守國表示,今年協會將積極推動“船貨”合作,推動我國油輪運輸企業與國內大型貨主企業簽訂長期運輸合同,進一步提高我國船舶承運進口石油的比例;推動鋼鐵、煤炭、糧食等大型貨主企業與國內散貨運輸企業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同時,鼓勵航運企業通過聯盟或者組建POOL模式,實現攜手共贏。
加強行業自律“和”為貴
市場雖然低迷,但不能迷亂。加強行業自律,維護市場秩序成為協會工作的又一重頭戲。張守國呼吁:“行業應以和為貴,要加強自律,理性發展運力、建立運價協調機制、增強服務意識、保障運輸安全、深化合作,共同抵制不正當的市場競爭行為。”
受運力過度投放、需求增長放緩的影響,我國沿海內貿集裝箱市場競爭異常激烈,企業微利或虧損經營,總體形勢不容樂觀。2012年8月,協會提出,規范國內沿海內貿集裝箱市場的行業意見和建議,呼吁我國沿海內貿集裝箱航運企業積極自律、理性競爭、加強合作。“目前,協會正積極籌備成立國內沿海內貿集裝箱運輸專業委員會,為維護我國沿海內貿集裝箱運輸市場的健康發展發揮更大的作用。今年,將配合交通運輸部加強行業管理,指導其在統一單證標準、實施運價備案和積極開展自律等方面發揮行業組織的作用。”張守國透露。
穩定運價是行業自律的核心工作。協會在避免低價競爭、營造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去年年末,協會根據當時沿海干散貨運輸市場合理的運營成本,制定了2013年沿海干散貨運輸合同談判自律價格。根據我國化工品水運市場的發展現狀,協會指導化工品運輸專業委員會分層次、分步驟、采用合理的方式對國內化工品航運市場的運價進行自律協調。張守國透露:“今年協會將跟蹤國內沿海散貨運輸自律運價的執行情況和化工品運輸市場運價的自律協調情況。同時,根據國內集裝箱和油輪運輸市場可持續發展的指導運價作為自律參考價,維護公平有序的市場秩序。”
對于破壞市場經營秩序的企業與行為,協會將亮“紅牌”。“對于濫用優勢地位、不正當競爭、傾銷、歧視等損害行業利益的企業行為,協會將立即向政府主管部門反饋并協助整頓。”張守國說。
既要自強不息 也需政策扶持
航運業要想從波谷走向波峰,歸根結底還需行業的自強不息。“今天”的播種決定著“明天”的收獲。
在嚴峻的航運形勢面前,部分航運企業發出尋求政府保護、采取救市措施的呼聲不斷出現。對此,張守國認為,打鐵還須自身硬。航運企業應積極主動地從自身挖掘潛力,強化風險控制,加強行業間精誠合作共同應對,不能等政府支持,靠政府幫助,要政府政策。他呼吁航運業立足實際情況,以調結構、轉方式為企業的發展重心,理性發展、合作發展、創新發展,堅定信心,同舟共濟,共克時艱。
作為航運業的“娘家人”,協會與行業風雨同舟,積極反映會員單位和行業的合理訴求,維護其合法權益,為寒冬中的航運企業送上溫暖。比如,抵制巴西淡水河谷建造40萬噸級超大型礦砂船(船型 船廠 買賣)承運我國進口鐵礦石;通過調研,向相關政府主管部門反映不規范的收費項目和營業稅改增值稅帶給航運企業的不利影響等。
同時,協會還向政府主管部門提交了《關于盡快將海運業確定為國家戰略性服務產業進行重點支持的建議》等報告,呼吁國家出臺振興海運的政策。張守國解釋說:“海運業作為我國戰略性服務和基礎性支柱的產業,享受的政策待遇與世界其他主要海運大國相比,不可同日而語。激烈的競爭環境下,我國的航運企業與國外企業并沒有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從長遠發展著眼,我國應將海運業上升為國家戰略,出臺振興海運的政策,為海運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助力我國由海運大國走向海運強國。”
他建議,將海運業確定為國家戰略性服務產業進行大力支持,加大資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重點支持關鍵領域、薄弱環節的發展和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鼓勵海運業由傳統產業向現代服務業轉變;建議參照國際通行做法,積極探索海運稅制改革,免征船員在航行期間的個人收入所得稅、取消租船經營的營業稅、探索實行噸稅制等;建議制定鼓勵拆解老舊船、提前淘汰和報廢老齡船舶的政策,給予拆船財政補貼且免交所得稅、限制20年以上船齡的船舶進入我國港口、降低沿海運輸船舶的強制報廢年齡,強化港口國檢查等。